甜蜜的負擔看代糖產業

 世衛組織將糖分為內源糖和遊離糖. 新鮮水果, 蔬菜和牛奶所含有的糖稱為內源糖, 對健康無不良影響. 遊離糖指廠商, 廚師或消費者添加到食品中的單糖和雙糖, 加上蜂蜜, 糖漿和果汁中天然存在的糖, 主要形式包括蔗糖, 果糖, 葡萄糖等.


食糖是以蔗糖為主要成分可食用的糖, 作為天然甜味劑, 食糖是不僅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, 在工業領域亦起到重要作用. 甘蔗和甜菜是食糖的兩大制備原料, 其中甘蔗糖的占比基本在 80%以上.


人工合成甜味劑發展歷史百余年, 共有六代產品, 目前市場主流產品為阿斯巴甜, 三氯蔗糖和安賽蜜. 1965年阿斯巴甜被發現, 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甜味劑之一, 1967年安賽蜜發現, 其口感有後苦味. 1976年英國泰萊公司與倫敦大學共同研發了蔗糖的衍生物三氯蔗糖.


早期的糖精和甜蜜素在口感上欠佳, 阿斯巴甜, 安賽蜜和三氯蔗糖等新型的人工合成甜味劑口感純正, 與蔗糖口感接近. 天然甜味劑如甜菊糖苷和羅漢果甜苷從植物中萃取得到, 因此具有獨特風味. 赤蘚糖醇則在入口後具有清涼口感, 因此多用於氣泡水等飲料中.


蔗糖, 麥芽糖等在人體內經對應酶分解消化成單糖吸收後, 經血液運輸到各組織細胞進行代謝, 釋放出大量能量. 而甜味劑在人體內的代謝方式可分為兩類: 1) 通過小腸滲透進入血液循環, 經腎臟通過尿液排出; 2) 通過腸道, 不進行任何吸收或發酵分解, 直接通過糞便排出體外.


甜味劑主要分為高倍和低倍甜味劑. 高倍甜味劑的甜度通常為蔗糖的 10 倍以上, 根據來源不同, 高倍甜味劑可進一步劃分為天然和合成高倍甜味劑兩類. 低倍甜味劑甜度一般為蔗糖的 0.2~2 倍, 目前赤蘚糖醇, 山梨糖醇, 木糖醇和麥芽糖醇應用較為廣泛.


傳統甜味劑糖精鈉, 甜蜜素等已被實驗證實安全性較差. 第三代合成甜味劑阿斯巴甜含有苯丙氨酸, 被苯丙酮尿癥患者食用後會產生智能弱化危險. 與前三代合成甜味劑相比, 安賽蜜與三氯蔗糖對人體更加安全, 並且在多種食品領域中均可使用.


傳統合成甜味劑穩定性較差, 糖精鈉, 甜蜜素和阿斯巴甜在酸性環境或加熱環境下易發生分解, 甜味逐漸消失, 應用場景受限. 新型合成甜味劑安賽蜜和三氯蔗糖穩定性好, 可耐受高溫, 並且 PH 適用範圍廣泛, 可用於烘焙食品和酸性飲料中. 


阿洛酮糖是新一代天然甜味劑, 天然存在於少數食物中. 阿洛酮糖又被稱為 D-阿洛酮糖, 屬於稀有糖中的一種. 其在天然情況下微量存在於小麥, 無花果等食物中, 甜度是蔗糖的 70%, 熱量是 0~0.2kcal/g, 是有助於減肥及改善體脂率的新一代天然甜味劑.


代糖應用場景廣泛, 除飲料外還廣泛應用於餐桌調味品, 個人護理產品, 烘焙食品, 藥品, 保健類食品, 糖果巧克力, 醫藥類用品, 化工類制品等多個領域. 根據智研咨詢, 飲料領域是代糖主要應用領域, 占比約 50%.


留言

  1. 甜味劑阿斯巴甜恐致癌 醫師:代糖不宜完全取代糖分
   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66/7269005

    回覆刪除
  2. 《大陸股市》阿斯巴甜危險 代糖股甜滋滋
    https://ww2.money-link.com.tw/RealtimeNews/NewsContent.aspx?SN=5201252001&PU=0010

    回覆刪除
  3. 世衛最新代糖指引,點名建議避開10款代糖!哪類人可豁免?
    https://www.etnet.com.hk/www/tc/health/author/gloriatsang/DA44009

    回覆刪除
  4. 阿斯巴甜恐致癌!低卡可樂、口香糖都有 醫師說話了
    https://news.tvbs.com.tw/life/2165995

    回覆刪除
  5. 想吃甜食又不想肥,代糖真能兩種願望一次滿足嗎?
    https://pansci.asia/archives/175787

    回覆刪除
  6. 人造甜味劑「阿斯巴甜」可能致癌?世衛旗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開第一槍
    https://technews.tw/2023/06/29/iarc/

    回覆刪除
  7. 糖尿病、減肥者愛用!阿斯巴甜將列可能致癌物 食藥署回應了
    https://news.tvbs.com.tw/life/2166152

    回覆刪除
  8. 中信證券:下游會加速更安全甜味劑替代阿斯巴甜
    https://news.cnyes.com/news/id/5233863

    回覆刪除
  9. 阿斯巴甜恐致癌! 醫:成人每天12罐無糖可樂才有風險
    https://health.ltn.com.tw/article/breakingnews/4350812

    回覆刪除

張貼留言